院士论坛共话双碳新路径
九月的北京,天朗气清,惠风和畅。9月10日上午,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服务贸易交易会盛大启幕;当日下午,一场聚焦生态环保与“双碳”战略的思想盛宴——第四届生态环保产业服务“双碳”战略院士论坛在北京首钢园隆重举行。这场汇聚全球智慧的高规格论坛,以“服务双碳目标、服务生态文明、服务美丽中国、服务美丽世界”为永恒主题,以“科技领航启新程,智绿融合创未来”为年度主线,为推动产业绿色变革注入澎湃动能。
大咖云集,共话绿色转型新机遇
政府代表、学术泰斗、行业领袖济济一堂。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联合国前副秘书长刘振民在致辞中强调,中国作为全球气候治理的关键参与者,已在多个环保技术领域实现并跑甚至领跑,未来将持续强化科技创新引领,深化国际合作交流,期待论坛激发产学研融合的创新火花。北京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韩耕则结合本届服贸会“数智领航,服贸焕新”的主题指出,北京将生态环保产业列为高精尖优先发展方向,正以“双碳”目标为引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希望借论坛契机深化合作,共筑绿色北京发展新优势。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吴丰昌进一步点明核心:“科技创新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核心驱动力”,呼吁各方携手以科技赋能生态治理。
开幕式由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党委书记、会长郭承站主持。他深情阐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已成为驱动全球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应对气候变化的强大动力,而本次论坛正是这一理念落地的实践平台。
主旨报告:前沿科技照亮“双碳”路径
在主旨报告环节,多位专家带来干货满满的分享。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原董事长马永生围绕《石油石化产业绿色低碳发展实践与思考》,剖析能源化工行业转型形势,结合具体案例提出优化政策设计、突破关键技术等建议;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教授任洪强聚焦水处理领域,提出“五化”赋能方向——模型化研制、模块化设计、数字化制造、智慧化运维、自进化功能,为装备制造升级提供新思路;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学术所长刘文清则立足大气监测需求变化,展示光谱学与卫星技术的融合应用案例,倡导构建多维度综合研究系统,以AI数据融合技术支撑精准治污。
浙江工业大学校长高翔的报告更具跨学科视野。他深入解读AI在绿色低碳领域的创新应用与人才培养模式,指出AI正加速融入能源、交通等行业,推动气象-能源模型构建、智能诊断运维等场景革新,并强调“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双轮驱动”是实现全面绿色转型的关键。该校已探索出“智慧+能源环境”拔尖人才培养体系,着力培育懂专业、通AI的复合型人才。
法律界的洞见同样亮眼。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必新在《打造良好营商环境,建设诚信环保市场》发言中直指当前市场痛点——不规范竞争与诚信缺失,并提出完善法规、强化监管、创新司法机制等系统性解决方案,呼吁以法治、诚信与科技协同重构环保市场生态。
案例共享:城市园区企业的“碳”索实践
从宏观战略到微观实践,案例分享环节展现了多元主体的行动力。北京市朝阳区副区长杨洪福介绍,作为经济强区,朝阳坚持生态优先,走出“碳污协同”特色之路,GDP增长与生态文明建设同步推进,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青岛生态环境局副局长王希泮分享“上合模式”,这座全国首批碳达峰试点城市正依托上合示范区探索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创新,连续五年污染防治考核获优;
南京江宁经开区副主任张振揭秘零碳园区建设经验,其打造的六大板块零碳园区及虚拟电厂项目已纳入国家第二批示范工程;国家级经开区绿色发展联盟秘书处宋雨燕则从行业视角梳理了全国900余家绿色工厂的转型共性,倡导通过空间规划与技术迭代推进园区低碳转型。
企业代表的实践更具象化。国能龙源环保展示CCUS示范项目成果,万帮数字能源分享微电网系统建设的零碳园区方案,恩德斯豪斯则以气体测量技术助力工业场景减碳提效……这些鲜活案例印证了技术创新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可能。
标准引领:构建行业治理新范式
论坛的成果发布环节具有里程碑意义。《生态环保企业环境、社会与公司治理评价指标体系》团体标准的出台,响应国家ESG信息披露要求,为企业规范开展可持续发展实践提供量化工具;《凝聚行业力量 服务双碳战略》倡议书则号召全行业践行“两山”理念,以更坚决的行动投身美丽中国建设。会上还为3A信用等级企业及新会员颁发证书,彰显行业自律与诚信建设的成效。
值得关注的是,本届论坛的前瞻性体现在三个维度:推动“智能+绿色”技术深度融合,布局新兴赛道;探索区域、行业、企业三级减排协同机制,完善低碳技术创新体系;深化国际科技合作与技术转移,助力“一带一路”绿色共建。这种战略眼光不仅提升了中国在全球环境治理中的话语权,更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了东方智慧。
中英联合认证LCCI 国际ESG分析师认证青蓝智慧马老师133 - 9150 - 9126 / 135 - 2173 - 0416
这
这场思想碰撞与实践交融的盛会,吸引了700余位线下参会者及近万名线上观众。来自政府、科研院所、企业的各界精英在此共探节能减排前沿科技,共享低碳发展理念。正如论坛所昭示的——当科技创新与绿色转型同频共振,当产学研用形成合力,我们终将在智能与绿色的交响中,谱写出属于这个时代的生态文明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