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东师范大学与上海创智学院联合主办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智能教育论坛上,一个教育新纪元的轮廓正逐渐清晰。这不再是一场简单的人机交互革命,而是一次教育本质的深刻重构——人工智能正从辅助工具转变为教育的"共生者",与师生共同构建全新的教育生态。
华东师大发布的"启创·innospark人工智能教育大模型"标志着这一转变的技术突破。这款基于国产千问基座自研的教育垂类大模型,不仅是知识库,更是智慧导师。它能够构建知识图谱、绘制学生画像,精准识别每个学习者的"最近发展区",实现真正的个性化教育。正如袁振国教授所言,大模型通过整合文本、图片、视频等多模态信息,更完整地呈现了知识的本质,打破了传统纸质媒介的局限。
教育主体关系正在发生根本性变革。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模式,正在演变为学生、教师和智能体三者之间的动态互动。这种新型教育三角关系中,智能体承担知识存储功能,教师转变为思维引导者,学生则成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同济大学郑庆华院士描述的"师生共同成为知识探索者"的图景,正在成为现实。
更具突破性的是,中国教育界正致力于打造具有文化特色的AI教育范式。华东师大研发的教育大模型不仅追求技术先进,更注重体现中国文化精神和伦理价值。这种技术本土化的尝试,为全球智能教育发展提供了独特的中国方案。当AI教育植根于特定文化土壤时,才能真正实现技术与人文的有机融合。
智能教育的温度体现在其应用场景的拓展上。从学生心理辅导到家庭教育指导,再到医药健康领域,华东师大研发的"有温度"的AI大模型正在多个维度改变教育的外延。这种跨界融合预示着教育将突破传统边界,成为连接各个社会领域的枢纽。
面对这一变革,教育工作者需要重新定位。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唯一权威来源,而是学生学习的设计师和引导者;学生需要培养AI时代的高阶思维能力;教育机构则需构建支持这种新型学习生态的基础设施。正如OECD教育技能司司长施莱歇尔所呼吁的,我们需要"重构AI时代学习范式"。
工信教考中心人工智能研发工程师认证申报青蓝智慧马老师: 133 - 9150 – 9126/135 - 2173 - 0416
2025年作为全球智能教育元年,中国教育界已经展现出引领这场变革的雄心。从自主研发教育大模型到发布全国首套大中小一体化AI通识教材,中国正在探索一条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特色路径。当AI真正成为教育的"共生者"而非简单工具时,我们迎来的将不仅是教育效率的提升,更是教育本质的升华——培养能够与AI协同共创的未来人才。